许可证号L-HUB-SY00051

  • 手机:13807282929 (同微信)
路线推荐xianlu
您所在的当前位置:首页 > 一天一道

道教解析│看懂了老子的孤独,再看《道德经》!

时间:2023-05-08 08:43:24 点击:

看懂了老子的孤独,再看《道德经》!

  圣人之道,为而不争。”,这是《道德经》的最后一句。

  《道德经》艰涩,它是中国最高的高山,老子或许是所有哲学家中最高寿的,思想也最透彻、孤绝、高深。

  《道德经》又是直白的,句句都是警句,全篇八十一章,如同八十一扇门,从哪一扇推入,都可见一番天地。

  1、看懂了老子的孤独,再看道德经

  在鲁迅的《故事新编》里,《道德经》是老子出关时敷衍关官所写的讲义,成书不过一天半,因为是讲义,不免有些翻来覆去的车轱辘话。

  鲁迅虽是调侃,不过传说亦不太可信:关官在城头远远望见一股紫气,知道圣人要来,而刚好他又博学多识,问道于老子,老子便写了道德经交给他。

  鲁迅是懂圣人的孤寒的,哪里遇得上这么多知音?干脆把关官写做俗人一个,让圣人继续孤独。

  于是在想象中,老子一边写,一边笑:你读不懂,我也不要你读懂,我只写给懂的人看。

  老子随手挥笔五千言,意义都在言外,就让后人在语言的迷宫里悟吧。读道德经若太执着于语言,是只见树叶而忽略了森林。

  2、不争,才能立于不败之地

  老子一向的主张是:退、守、弱、柔。保全了自己,于是立足不败之地。

  古代乱世多暴君暴民,暴君杀暴民,暴民杀暴君,你来我往,整个时代都受罪。这可说是老子思想产生的原因之一。

  再回过头来看“为而不争”,其实包含了一种策略,因此后世也有军事家把它当做兵家的韬略来看,不争无用之争,乃至以弱胜强。

  当年红军打游击战的十六字,“敌进我退,敌驻我扰,敌疲我打,敌退我追”,不能不说是得益于《道德经》的灵感。

  3、将自己放低,才能与世无争

  单纯把道德经当做兵家韬略是狭隘的,何况兵家胜败之事,如何不是争?

  “为而不争”的前半句是“圣人之道”,如何“为”,关乎为人处世之道。

  孔子曾就此问道于老子,老子说“水利万物而不争”,孔子闻言悟道:“众人处上,水独处下;众人处易,水独处险;众人处洁,水独处秽。所处尽人之所恶,夫谁与之争乎?”

  姿态低到尘埃里,故能与世无争。但同时,它又无所不利,润泽万物。

  孔子有句类似的话是“矜而不争”,骨子里的矜是气节,流露于外只能是骄。君子内心高洁,但姿态是谦下的。

  4、说话太容易的时代,闭嘴是门学问

  不争,是老子心中的乌托邦,他要人们无知无欲,老死不相往来。

  这是老子理想化的一面,因为他身处乱世,深知人性之恶。

  “不争”在《道德经》里出现频繁,偶尔也做“不诤”,这或许代表老子对人们最表浅的要求,即语言上的不争执、不争辩。

  论语也常见类似的句子,如《里仁》:“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”。《学而》:君子“敏于事而慎于言。”

  不管是圣人还是君子,管好自己的嘴是基本修养,巧言令色的人向来为孔子所不齿,最重要的是——君子是要说真话的人,而真话往往不好听,所以更要慎言。

  这个时代,谣言是流传最快的,炒作是最受关注的,谩骂、讨伐、煽情……或许每个时代都是如此,只是在说话尤其容易的当下,闭嘴是门学问。

  5、不争,是因为对万物心怀悲悯

  老子最伟大的地方,在于他的宇宙观,即“道”。

  他看君、看民、看圣人、看大盗、看鸡、看犬,从宇宙的角度看,因而更深刻、准确。

  不争,是因为世间万物,息息相关。万物相互关联,构成一个和谐整体。泰山上的一颗石头,跟长白山上的一棵松树是息息相关的,一损俱损,一荣俱荣。每一个生命都以其他一切生命为背景,同时也与其他生命同体共悲。

  一般书生之见、市侩之见,觉得他消极、悲观、厌世;实用主义者,来学习如何取巧、诡辩;走马观花的人,只取得一点他的空想与反叛……

  有人说,《道德经》是老子写给后世的情书。

  但延续两千多年,老子依然最是孤独的人。

我要评论
用户名匿名发表
验证码

大家在说共有条评论

首页 关于我们 景区动态 路线推荐 景区展示 酒店推荐 一天一道 我的足迹 成功预定 旅游问答 旅游购物 联系方式